Skip to the content.

自制的陀螺

Friday, 19 January 2018

初三那年寒假,滞留在学校。大冬天,偶然看见沈老师在篮球场上玩陀螺。整个操场空着,寂静无人,冷冷清清,后来程老师也加入了,热闹起来。我感到很新奇,没见过玩陀螺。抽鞭子的声响在操场上回荡,空旷响亮。与人闲聊得知:沈老师一大早起来,找木头,搁在板凳上,锯下一短截,一头用柴刀削成锥形,找一颗铁珠按在锥尖,陀螺成了。跑到操场上,玩起陀螺起来。沈老师平日早晨要跑步,今天以玩陀螺代替了,玩久了,发热,衣服就搭在篮球架上。

讲究一点的人家,过年会贴对联,学校当然不能例外。我初次看到沈老师写的字,是贴在学校大门上的对联,大字流畅有韵味,初知文墨的我看了很仰慕。那年月,在偏远的中学,毛笔字帖从没见过。而钢笔字帖是很俗的字,板正规范,与印刷体差不多,不爱看不爱写。我自己的字写得很糟糕,语文老师上课说到作文部分,必点名批评。我不以为然,自我感觉良好,平时在家无事用毛笔乱写一气。家人时常批评,写字不能当饭吃,好好读书,如此再三,依然常写。也没有宣纸毛边纸,其一,小地方,没得卖;其二,不知道要用宣纸。用过了的练习册,收集起来,时常写上一本,写完洋洋自得,睥睨四顾。时间久了,居然也有进步,几年过去,老师开始表扬我字不错。学校常检查老师教案,有次语文老师为应付检查,叫我给他抄教案,完成后奖苹果一个,写字可以当苹果吃。

后来发现中国历史书上的文化部分,自从东晋开始,几乎都有书法的介绍,常有配图。小图片,寥寥几行,常临习,手头没有字帖,聊胜于无。我第一看到王羲之书法,黄庭坚书法,都来自历史课本的插图。第一看到赵孟頫的书法,来自英语课本。有一课讲到书法,配图是赵孟頫写的《洛神赋》的开始部分,我至今都记得清楚。如今买了一堆字帖,却没空读贴,书非借不能读也,时过境迁,不再是当年。没有字帖,只好到处去看别人写的字,过年的时候,到处看春联。看了,往往失望,印刷的不少,常见作苏东坡体,臃肿难看。手写的字大部分很规矩,并不觉得好,反而觉得死板。后来明白了,对联不同于一般的字,贴在墙上,为了压住纸,得写得大而重,笔画粗壮,看起来才有气势。一般都是颜体的路子,写得粗大,书法的意思就没了。这书法,群众喜欢,我欣赏不来。书法是有文化内涵的,这字太没内涵,太没味道了。沈老师的字是很有味道的字。有次看到他家里黑板上的粉笔字,写的是柳永的《望海潮》,真想拓下来留着。字没留下来,这词打这儿开始,我也能背下来,反反复复看的。沈老师是语文老师,老老师,教书好多年了。

学校老师寝室的走廊,常有小块的黑板,我常在上面写字。沈老师有时也写,有次写了一首诗,名曰征句,郑板桥的一首诗,衙斋卧听潇潇竹,这诗的倒数第二句沈老师忘记了,空着。我当时不知道,以为是填空之类,加上我自以为粉笔书法了得,我小学给老师在黑板上抄写题目,有三年多,有功夫,粉笔字大概是我写得最好的字。自己补上一句诗,瞎写的,自己写打油诗,不自知。舅舅是语文老师,查资料,找到这首诗,告诉我原句,自惭形秽。从此沈老师也知道我喜欢写字。

我后来去操场上,凑热闹。沈老师没有教过我,没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威严与隔阂,平易近人,好聊天。见我过来,很高兴。和我说起书法,见过我写的字,说写得不错。要留心笔画,心到则笔到,不可以随意。又说及写春联,早年写过,冬天冷,街头写字卖艺,有失斯文,不干了。初次受老师教诲学习书法,此为第一次。回忆起来,大概也是最后一次,多年来,只能自己自学,无相同爱好的朋友,有也不太深交,文人相轻,不敢聊写字。自己自以为有所进步了,可惜没有沈老师看了。

我后来也喜欢跑步,大概是受老师的影响吧。形成习惯了,一周不跑,浑身发痒。

南方人,玩自己做的陀螺,此也为第一次,平生所见,也是最后一次。

好多事,过了就没了,过去了,没了也就没了?快过年了,不知道沈老师在家写春联不?